语言
中文 English

欢迎访问成都银行

客服与咨询投诉热线/个人信息保护专员总机: 95507

媒体关注

中国经营网:“第二增长曲线”赋能 成都银行实现业绩双增

2024 . 11 . 07

        2024年以来,成都银行保持战略发展定力,提升金融服务质效,各项业务稳健发展。

        日前,成都银行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显示,报告期内,该行立足“三大护城河”,扩大“五大提能方向”,不断加快中长期发展动能转化,构建出特质更加鲜明显著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进而实现了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双增长,且资产质量稳步提升。

        作为深耕川渝地区的法人银行,成都银行立足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、提升核心竞争力两条主线,在应对息差收窄与资产质量压力抬升两大行业挑战中锻造韧性、提升价值创造,持续深化经营特质、培养塑造竞争优势、增进组织活力,为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、发展新质生产力赋智赋能。

        依托川渝优势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

        在银行业息差收窄、盈利增速下滑的双重挑战下,成都银行保持战略发展定力,通过以量补价、拓展非息收入、优化结构等系列措施稳收增收,经营业绩稳步提升。

        成都银行三季度业绩报显示,2024年1—9月,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72.41亿元,同比增长5.39亿元,增幅3.23%;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.38亿元,同比增长8.82亿元,增幅10.81%。

        在市场颇为关注的净息差方面,中泰证券分析认为,成都银行三季度单季年化净息差环比上行2bp至1.59%,其中资产端收益率与二季度相当,负债端付息率下行4bp至2.21%,对息差上行起到了主要作用。

        成都银行在重视投资者回报的同时,也兼顾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,实施持续、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。截至9月末,该行基本每股收益2.37元,同比增长0.21元;资产利润率(年化)1.04%,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.16%。

        在国内经济弱复苏的大环境下,成都银行积极推进资产负债表的优化。截至 2024年9月末,成都银行总资产达12216.38亿元,较2023年年末增长1303.94亿元,增幅11.95%;存款总额8746.72亿元,较2023年年末增长942.51亿元,增幅12.08%;贷款总额7223.12亿元,较2023年年末增长965.70亿元,增幅15.43%。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为76.42%,显示出了成都银行经营结构的稳健性。

        成都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规模提升与其深耕区域建设的策略密切相关。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,成都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身为四川省率先上市的银行,成都银行持续深耕成都区域,近年来,受益于成渝经济圈建设以及区域产业发展,成都银行业务保持强劲增长。

        在报告期内,成都银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和地方发展规划,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,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和都市圈建设,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和重点产业发展,瞄准“优势赛道、基础赛道、未来赛道”企业培育,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,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。

        成都银行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之中,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、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要素保障。紧跟“三大工程”建设相关政策指引,大力发掘保障性住房、城中村改造和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蕴含的业务机遇,系统谋划融资方案、优化业务流程、强化金融供给效能。

       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,成都银行积极践行“三主动”,对接行业主管部门,研判区域经济特点,跟进区域发展战略,创新推出专属金融方案和特色金融产品,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。

        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,成都银行保持资产质量稳步提升。截至2024年9月末,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0.66%,较2023年年末下降0.02个百分点,拨备覆盖率497.40%,风险抵补能力充足。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八年实现下降,近两年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.7%以下的低位区间,总体趋于审慎和稳健。

        通过关键结构看压力,华泰证券方面分析称,成都银行在2024年三季度单季度年化不良生成率较二季度环比下降2bp至0.19%,不良生成持续处于较低水平。

        在成都银行看来,该行始终坚守资产质量生命线,坚持管好风险就是创造价值,尤其是在净息差下行挑战下,更加考验信用风险管控水平和质量。

        赋能新质生产力 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

        身处西部金融中心,成都银行深知金融对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起着支撑、保障、促进等不可替代的作用,始终胸怀“国之大者”“省之大计”“市之大事”,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,在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上深耕细作,扎实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        在科技金融领域,成都银行坚持创新驱动,致力于赋能科技企业的成长。通过完善“专营机构+专业团队+专项授信+专属产品”的全方位服务模式,构建起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,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。目前,成都银行已对成都市超九成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超八成科创板上市企业实现综合金融服务覆盖。

        在绿色金融领域,成都银行以低碳为引领,完善绿色信贷体系,积极加强绿色低碳产业信贷投放力度,绿色信贷市场占有率高。通过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,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、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,成都银行助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        在普惠金融领域,成都银行在全市率先推出“科创贷”“成长贷”“文创通”等一系列中小企业专属产品。通过单列额度、升级产品、精简流程、限时办结、降低利率、减免费用等举措,成都银行着力解决着小微企业“融资难”和“融资贵”问题,精心打造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矩阵,提供创新性、差异化金融服务,切实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,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力。目前,该行已构建政银类、场景化、供应链三大产品体系共计20款信贷产品。

        在养老金融领域,成都银行积极探索推进适老化业务改造,创新开发适合老年群体的稳健金融产品,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供给,认真打造适老品牌,建立健全老年客户群体优先、优惠、优待金融服务制度,竭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、便捷、贴心的金融服务。

        在数字金融领域,成都银行围绕智慧蓉城建设目标,量身打造市属和区属集团企业财资管理系统,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动力。同时,成都银行深入推进数字金融与业务经营深度融合,围绕“数据管理、数据应用、科技支撑”打造建设企业财资管理系统,加速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。

        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拓宽“五大提能方向”

        新发展格局之下,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,是银行共同面临的课题,而实施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无疑成为银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       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,成都银行按照“巩固既有优势、形成新优势”的总体思路,努力打造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势能。

        目前,成都银行已形成了以政金业务、实体业务和个金负债业务为代表的“三大护城河”,在做深做透上述业务的同时,也在深度聚焦实体客群行业分析及风控体系搭建、异地分行贡献能力提升、特色财富管理业务顾问服务品牌打造、“成行消贷”特色品牌升级、金融市场业务收益贡献五大方面,扩大“五大提能方向”,继续打造一批支撑全行可持续发展的“新护城河”。

        在聚焦实体客群行业分析及风控体系搭建方面,成都银行加强宏观经济、行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工作,加强风险细分行业的调研以及区域性经济的研究。

        在异地分行方面,目前成都银行网点辐射川内主要城市及重庆、西安区域,客户数量达到千万级。随着数字化、精细化管理手段运用和精准营销有序实施,客群黏性逐步增强,客户价值提档成效明显。尤其是异地分行零售业务起势,大零售转型工作指引扎实落地见效,零售产品服务口碑得到进一步沉淀积累,业务贡献稳步提升。

        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,成都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,以资产配置为抓手,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稳健发展。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客群精细化经营策略,坚持稳健审慎风格,优化客户理财体验;持续优化对客投教体系、内外协同的培训体系、总分协同的服务体系、标准化的业务管理体系,基金代销业务有序开展;持续加强财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,优化和完善人才队伍培训机制,为财富管理业务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基础。

        在“成行消贷”品牌建设方面,成都银行积极开展利率优惠活动,推动政府消贷贴息政策落地,降低贷款成本,不断提升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和便利性。

        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,成都银行以拓展产品线为方向,积极探索外币公募基金投资,参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通用回购业务,不断丰富资产端和负债端业务品类;以市场走势为前提,不断深化各类本外币交易策略运用,提高交易主动性和敏锐度,争取稳定的收益贡献;以同业营销为抓手,深入挖掘和分析同业客户业务需求,联动公司、个金、投行条线协作融合,提升客户综合贡献。

        心有所向,行必能至。未来,成都银行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,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使命,将自身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,紧扣区域发展脉搏,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持续创新的金融服务,描绘中国西部金融发展的“新篇章”,以坚定的步伐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。

        (摘自《中国经营网》)